作者:李勤余
“彩礼开销不用愁,‘贷’来稳稳的幸福。”最近,一张九江银行“彩礼贷”的宣传海报,突然火了。
不消说,是“彩礼”两个字吸引了公众的目光。海报上还说,最高可贷30万、年利率低至4.9%,条件颇为诱人。该银行推出的这项业务看似很贴心,也能解决青年男女的实际问题。但真的是这样吗?
故意突出“彩礼”,还标注30万,这张海报的暗示意味非常明显:为“天价彩礼”背书,拿社会痛点说事。在彩礼问题已引发全社会关注以及批评的情况下,银行还公然“煽风点火”,伤害了公众的感情,也是在宣扬一种错误的价值观。
爱情、婚姻,不能与金钱画上等号,这个道理在文明社会中不言而喻。去年,民政部印发《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开展对天价彩礼、铺张浪费、低俗婚闹、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。今年元旦起实施的《民法典》也明确规定,“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”。此时此刻,该业务执意“顶风作案”,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唾弃。
况且,无论年利率再怎么低,贷款额再怎么高,借的钱终归是要还的。“彩礼贷”就是在两位新人生活中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。至于它什么时候会爆炸,又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,就不是银行方面愿意考虑的问题了。因为,这项业务的策划者所关注的,无非是一个“利”字。
蹭社会热点,尤其是容易引起舆论争议的热门话题,就是为了提高该项业务的关注度。能多赚一笔是一笔,至于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影响,反而不在业务策划者考虑的范畴之内。但是,这种唯利是图、见利忘义的行为绝不能被纵容,理应付出应有的代价。
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银行方面表示,并未推出“彩礼贷”产品,也没有上线的安排,(网传)图片只是宣传部门做的宣传。明眼人都看得出,这不过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后的托辞。既然有宣传的打算,背后的用心已昭然若揭,又何须解释?
要结婚,必须有“天价彩礼”?如果说涉事银行只是口无遮拦,那么还有没有其他银行正在暗中推出类似业务?这样的贷款是否合规合法,监管部门应该严查。另一方面,涉事银行也应该认识到,“彩礼贷”绝不是简单的银行业务,而是一个社会问题。
银行的服务既然是面向公众,也就必须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。近年来,利用社会热点话题大搞营销然后翻车的例子,可谓屡见不鲜。“彩礼贷”被广大网友拍砖,纯属咎由自取,但它留下的教训依然是深刻的:无论是何种主体,想要赚取利益、得到流量本无可厚非,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方式方法。所谓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,千万别忘了,在“利”之前还有道义二字。